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各学科科学技术史 >>> 医学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史相关记录1269条 . 查询时间(2.259 秒)
20世纪30年代,DDT强大的杀虫功效被发现。抗战胜利后,DDT进入中国,在防疫和农业领域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和各大城市卫生部门的主导下,DDT被用于卫生防疫,一些地方当局在农业灾情严重时也曾使用过少量DDT,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DDT主要依靠进口,量少价高,且用法相对复杂,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其并未得到大规模应用。解放后,DDT一度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农药之一,但其危...
钩虫病是一种地方性慢性寄生虫病,川东北碚钩虫病的防治开全川之先。1939年国立江苏医学院内迁至川东北碚,洪式闾等人通过粪便检查与实验研究确诊地方怪病“水积病”实乃钩虫病,随即与北碚行政当局合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工作。国立江苏医学院洪式闾等人主导的钩虫病防治工作一方面协助了地方政府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引导民众改变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发现新虫种,助推中国寄生虫病学学科知识的发展。...
玛丽·梅伦是北美在20世纪初发现的第一位“健康的伤寒病菌携带者”,其故事在美国被大众所熟知,“伤寒玛丽”一词被用于指称携带病毒并对周围构成潜在威胁的人而在社会中广泛使用。在20世纪末艾滋病流行,医学社会史、新文化史研究兴起的背景下,美国医学史家朱迪斯·W.莱维特重新书写“伤寒玛丽”故事。《伤寒玛丽》围绕玛丽被发现、追踪和长期隔离的过程而展开,从科学、政治、法律、社会认知、媒体、玛丽个人等不同角度呈...
19世纪晚期,医学细菌学与消毒观念的确立使得手与疫病的关系被重新审视,洗手行为逐渐成为医疗程序的重要一环。20世纪以后,“病从口入”的内涵从传统饮食与养生论述,向病菌及其传染途径的科学阐释转变,手即为病从口入的关键媒介。由于日常生活中接触传染广泛存在,洗手以杀灭病菌逐渐成为新式的个体防疫之道,亦构成现代国家公共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卫生、家庭卫生皆为洗手习惯养成的重要场域。
1950年代末传染性肝炎在中国开始大规模爆发,发病人数显著增加。20世纪60年代,传染性肝炎成为郑州市三大多发性急性传染病之一,病程长,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并影响了劳动生产。党和政府秉承对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关怀,积极领导各条医疗卫生战线从容应对。根据郑州市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采取了实地调查、宣传教育、切断传染途径、药品研发、提供福利保障等措施,切实维护了患者与医务工作人员的...
2023年1月30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四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医学与文明研究院院长李化成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医学与文明”研究基地成功入选。
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口述史系列项目建设咨询会暨实践交流会。
20世纪上半期,日本的药学家依托殖民扩张,在“汉药研究”名目下对中国大陆药物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最初,“满铁中央试验所”为掠夺中国东北资源而研究当地的药用植物。之后,“满洲医科大学”将汉药研究制度化,建立了“中国医学研究室”。20世纪30年代,日本药物学家借助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将“汉药研究”推向中国南部乃至海外地区。
2022年6月15日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化成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人类瘟疫史”开题论证会暨世界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王志伟,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社科处处长柯西钢,副处长史红庆,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秉忠,党委书记孙伟,党委副书记衡旭辉,副院长郭响...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人类瘟疫史”开题论证会暨世界史学科建设研讨会。
中国是1918年大流感的主要受灾国,但史学界对中国疫情的研究非常薄弱。既有关于中国疫情的研究,所依据资料均较单一,不能反映疫情全貌,且存在明显误判。故需要结合当时中外报道、医官报告、海关史料、日记、地方志等材料,重建疫情在华传播图景。整体上,中国经历春秋季两波流感疫情,其传播路径主要依赖铁路、航道和驿道系统,京津、沪汉等重要城市是疫情向全国扩散的中心,而其他交通沿线的主要城市则是疫情在本区域内的扩...
哈民忙哈遗址和庙子沟遗址是考古发现古代瘟疫遗存的典型案例。已有研究从人体的死亡年龄段较年轻、死亡率较高、人骨堆积杂乱及房址内日常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保存状况良好等方面判断,两处遗址的居民多属于非正常死亡,应为瘟疫的爆发而造成的。而从医学考古学的视角对相关遗存再作解读,发现在史前时期为应对肆虐的瘟疫,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隔离区设置;人们采取以掩埋、火燎和置尸于房址窖穴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为主的方式,对瘟疫遗...
2022年5月25日晚19时,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医学与文明研究院承办的“生命人文”系列讲座第1讲暨“医学与文明”论坛第66讲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附楼S301报告厅拉开帷幕。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建妮教授受邀做题为“以生命初兴,育人文博雅”的精彩报告。讲座由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周正朝教授担任主持,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秉忠教授参加讲座并致辞,李化成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2022年4月9日,“桂子山史学讲堂”系列讲座第三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以图证史:《格体全录》与康熙的西医知识——兼论医学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高晞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韩琦教授与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冯玉荣教授主持。
瘟疫作为烈性传染病,是困扰人类社会的重大灾难之一。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代埃及,亦曾饱受瘟疫折磨。对古代埃及瘟疫现象较为明确的记载出自医学纸草文献,目前留存于世的此类文献大都发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断代范围集中于公元前两千纪,部分纸草的底本可能产生于公元前三千纪甚至更早。有些文本虽然指明该文献是在古王国某国王在位时期即已存在,但有可能只是后世书吏为营造权威性而假托,这是诸多古代文明文献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