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会议中心 文学理论相关记录286条 . 查询时间(2.177 秒)
时值全国文艺界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之际,2014年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湖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作家协会等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作协系统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学新变与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从变动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新媒体文学与文化产业、当代...
2014年11月2日,以“承传与新创:新世界世界华文文学发展的可能性”为主题的第三届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开幕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这也是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首次在大陆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新地文学发展协会、南京大学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2014年11月1日至2日,外国语学院主办“族裔文学与文学的族裔视角:第二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副校长李向农,外国语学院院长廖美珍,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海外名师计划”特聘教授杰瑞·沃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罗良功主持开幕式。近200位中国学者以及近20位海外学者参加了会议。
2014年10月28日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民进中央28日在京召开纪念座谈会,缅怀叶圣陶先生的道德文章。
2014年10月25日,为缅怀国学大师任中敏先生的学术成就,传承其学术精神,由凤凰出版社、扬州大学主办,扬州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任中敏文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2014年10月22日至26日,由韩国东亚人文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15届东亚人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雁塔校区启夏苑召开。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新科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党怀兴教授、东亚人文学会会长南基守教授、韩国诗歌学会会长崔汉善教授、韩国幕山学术财团洪瑀钦理事长出席开幕式。
2014年10月18日上午,复旦大学校际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外文篇在老逸夫楼报告厅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Unity: Uniqueness & Universality”,意义为在认同与尊重外语学科独特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上,通过学术交流,使得不同研究方向和谐共存,一同发展。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
日前,“复旦大学第三届文学评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美国斯坦福大学王靖宇教授、韩国高丽大学崔溶澈教授和全南大学李腾渊教授、中国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林雅玲教授等研究文学评点的国际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纪念大会。事实上,我跟《文学遗产》也有三十年的学缘。刚才听了专家们的发言,大部分都是我的学长,而且很多我是有幸聆听教诲的。比如说徐公持先生在80年代跟我谈一篇稿子,虽然稿子没有采用,但徐先生写了三页密密麻麻的回信。正是这封回信,对我今后走上这条学术研究的道路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我第一篇发表在《文学遗产》的文章,是陶文鹏、张奇慧两位先生编辑的,这对我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自信心是一种很...
尊敬的各位前辈、老师,各位学长、同道,特别是今天下面坐的许多是我敬慕的大家、熟悉的朋友,一些人已经年未见,不能一一打招呼,在这里一并致意! 很高兴来参加这个纪念会。我曾跟随已故的邓绍基老师攻读古典文学博士学位,是文学所的学生。我供职的中国作家协会又与《文学遗产》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1954年《文学遗产》创刊时,主办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两年后古典文学部撤销,《文学遗产》改由北京大学文学研...
首先必须说一句吉祥话:受中华书局总经理、《文学遗产》编委徐俊先生的委托,我代表中华书局,向《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大庆致以诚挚的祝贺! 中华书局与《文学遗产》可谓渊源深厚。该如何表述我们两家之间的关系呢?我昨晚在准备今天的发言时,为此颇费思量。
在庆祝《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自读书时代开始,就受到《文学遗产》关心和引领的古典文学研究者,我感到由衷的激动。这样的感受,并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许多年轻的学者、学生,他们今天虽然没有来到这个会场,但是,在微信里,在电邮中,他们转发着《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的各种纪念文章,表达着对这份杂志的祝福。有时,围绕一位前辈的回忆,围绕一张刊物的老照片,身在天南地北的朋友,会一起热烈地讨论,分享...
《文学遗产》创刊已经一个甲子了。我们这代读着《文学遗产》长大的学者们在庆贺它的六十大寿时,难免会有无限感慨。因为我们的学术生命里程始终是伴着《文学遗产》同行的,尤其是在1980年《文学遗产》改为期刊以后,它见证了几代学人的成长和衰老,我们也见证了它的成就和辉煌。
《文学遗产》创刊一甲子,这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感激陈翔鹤、余冠英等前辈学人的创立之功,他们为国家文化事业留下了一份重要的遗产。我们也要感谢今天正为刊物奔忙的中青年一代,你们的付出将为历史所铭记,成为传承和发展这一份遗产的功臣。中国的文学遗产本身非常丰富,其中的宝藏采掘不完,提炼不完,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树立民族新精神的无尽资源。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文学遗产,所以《文学遗产》杂志大有可为,前景无限...
《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年了。我是它最忠实的读者,也是它最早一批作者之一。1954年4月12日,作为《光明日报》专刊的《文学遗产》周刊第四期上发表了我的习作《从神话传说谈到〈白蛇传〉》,从此我和《文学遗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主编陈翔鹤先生,亲自到北京大学学生宿舍来访问,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组稿,我们班有好几位同学就成了《文学遗产》的作者或通信员。早期作者中我们同班同学如李厚基、沈玉成、金申熊(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