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中国现代文学史相关记录296条 . 查询时间(3.745 秒)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用“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来形容全党、全国人民八年来持续艰苦奋斗所写下的光辉篇章。为时代命题所激励,文艺领域也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特别是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系列创作,如中国作协主持发布“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大型丛书、作家出版社出版“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丛书”、中国作协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决胜2020”征文、以“历史...
东北大地广袤无垠的林海雪原,见证了人民解放军剿匪小分队浴血奋战、智捣匪巢的英雄传奇。
《德国统一的外交》发布(图)     德国  统一  外交  发布       2021/8/4
2021年7月14日,《德国统一的外交》新书发布会暨“德国统一的外交及德国统一后的国际地位与作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德国统一的外交》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分别致辞。
《二月》是柔石(1902-1931)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自1929年出版以后,引发诸家评议,反响热烈,鲁迅也曾撰文推介,各界对《二月》的分析、研究与讨论一直持续至今。1960年代,小说《二月》被拍成电影《早春二月》,成为“十七年电影”的经典作品。1980年代,亦出版了多种连环画版“二月”,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普及化与通俗化。进入新世纪以来,越剧《早春二月》、话剧《二月》等佳作频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端于20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学也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对新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道路、呈现方式和基本形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新文学也以特殊的形式深度参与了20世纪中国革命史和社会发展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百年党史与百年新文学史...
“把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和从今天的认识水平对历史进行新的审视结合起来,历史感和现实感并重,实现历史主义和当代性的统一,才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必由之路”(樊骏:《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既需要保持文学研究的现实感与时代性,坚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也需要保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与历史感,坚持中国现代...
2020年9月15日,第九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方岩《文学史幽暗处的高晓声——兼谈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代表作”问题》、周展安《“现实”的凸显及其理念化——对“五四运动”思想与文学内在构造的再思考》、李蔚超《社会主义文学教育的试验与试错——记草创阶段的中央文学研究所》、陈舒劼《“长老的二向箔”与马克思的幽灵——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社会形态想象》和张丽华《文学革命与...
郭沫若有他自己对汉语的感知,有他对汉语历史与未来的思考,有他对二十世纪全新的汉语文学的信心,有他已然成竹在胸的中国新诗的理想图景。他巧妙地化用古往今来的文辞英华,遵从汉语的表达习惯,学习西方抒情诗的精神,写出一系列气息清新、气象奔腾的诗作。他的新诗,不拘泥于中国旧体诗的文体,不受诗句字数的约束,情感炽烈,流畅自然,处处体现着现代汉语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又洋溢着时代的新气息。长期以来,人们对郭沫若新诗...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于2019年8月16日进行第六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分别是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李洱《应物兄》。记者从中国作协获悉,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将于十月中旬在北京颁奖。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作为海外“汉学”的一支,一直受到国内重视,但其成败得失并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讨论。其实,在海外汉学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批评视角、以“文化场域理论”研究文化生产的方法,以及以新历史主义观点进行文本阐释的范式,都各有其优点和缺失之处。国内学界应该在吸取其长处的基础上,破除对海外汉学尤其是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迷信,并探索研究的新方法,建立历史/政治阐释学方法,以树立自...
主持人王尧教授:不久前辞世的美国学者夏志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影响自不待言。夏著《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经典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这本著作在中国大陆学界的传播和影响密切相关的。从中译本传入大陆至今,关于这本书的评价从未间断,成为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史的一个重要现象。张清芳、王丽玮的文章,以夏著在大陆学界三十余年间的传播与学术启示为个案,进行考古学式的源流追溯,由此管窥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刊发了文学院金宏宇教授近3万字长文《考证学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12年,金宏宇曾在该刊发表论文《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该文认为,现代文学的考证性研究承续的是中国古典文史研究的考据传统。传统考据学在经历了鼎盛和衰落之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走向兴盛,实现现代转型,并在受挫中有所发展。现代文学研究的考证工作早有人尝试,在80年代初见成效,但直至21世纪才真...
2018年10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是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年会。年会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丁帆连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本次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福建师范大学主办。开幕式上,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家建致辞,对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莅临盛会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
第八届冰心文学奖颁奖仪式2018年6月25日在福州举行,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其中,来自新加坡的福州籍乡亲齐亚蓉创作的《爷爷的老杏树》获得一等奖。1994年,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创会会长丹斯里拿督张晓卿爵士以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的名义创办了冰心文学奖,旨在向全世界传播、传承、维护和发扬中华文化。
2018年5月11日,“十月作家居住地·武夷山”首场名家讲堂在悦·武夷茶生活美学酒店举办。 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晓明,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围绕“文学与当代生活”话题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与交流,并与现场文学爱好者共论文学思潮。来自武夷山当地各高校的学生,青年作家以及各界文学爱好者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