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 人才学 >>> 人才管理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才管理 人才培养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51 秒)
2019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多所高校的代表相聚北大,就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讨论。11月16日下午,论坛专门就国际组织学科发展进行研讨,主要分为“国际组织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组织理论研究:议题与方法”“国际公共政策与全球治理前沿”三部分,该议程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主持。武汉大学...
2019年2月1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彭龙校长文章《外语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怎样创新》。文章回顾了过往40年高校外语教育发展历程,分析了高校外语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文章认为,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应从提高教育质量、锤炼学科特色、打造教师队伍等三个方面发力,加快推动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一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促进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互融合,努力培养知识、能力、情感饱满的高素质...
2017年6月17日,由中国保险学会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光华校区住友苑召开。中国保险学会和国内近30所高校专家学者、多家公司高管及保险学院校友代表围绕“高校保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质量提升面临的新挑战”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日前,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选的2017年“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员名单揭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魏永祥教授入选。2017“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共遴选出30人,魏永祥教授是市属医疗机构唯一入选人员。
2015年6月15至17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主办、华侨大学承办的2015《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年会暨第十二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厦门举行。海南大学荣获由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和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共同颁发的2015年度《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特别贡献奖。 来自国内81所高校和美国22所高校的代表近300人以及121项目2015届257...
2014年11月13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特殊支持计划座谈会在我院召开。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调研员杨国俊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我院教务部主任张各兴主持。
在2014年9月9日举行的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教育部宣布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并进行了表彰。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成果《人才培养新质量观的认识与实践—国际化复合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十年探索》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此成果共有五位主要完成教师:郑力、赵晓波、成晔、吴甦、张伟。张伟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者代表参加了大会。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着眼于广义的工程管理,属交叉学科,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学习方式多为在职学习,其人才培养模式宜结合各自学科优势及生源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培养目标;以国际工程管理认证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与学科交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规范教学管理与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012年7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分别作重要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徐飞、副校长黄震、党委常委李建强,教学督导、相关部处负责人,各院系书记、院长,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副院长、学生工作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徐飞主持。
由贵州省行政管理学会牵头编撰、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理论、实践暨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公开发行。全书共收集论文32篇,约30万字,主要收录了贵州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论文及贵州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关于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贵州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贵州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郝嘉伍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对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的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与教训,得出了有利于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的重要启示。研究表明,通过借鉴和吸取俄罗斯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政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我国应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的立法与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多元化的筹资结构和科技人才结构,加强科技软环境建设,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以提升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工作的水平。
试图界定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即由顶层设计、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环节所构成的军队和社会共享资源、互惠双赢、共同培养人才的体系,并从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从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培养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要达到的目标是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诠释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构原则及其紧迫性,探析了目前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模式建构之路径选择,对指导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1999年以来,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导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但从国家科技奖励结构的演变来看,体现原创性和创新性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这样将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极为不利。由于创新型人才具有一些独特的个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国家科技奖励结构,突出创新研究,以创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