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法律史学 部门法学 国际法学 法律法规 判决文书 法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法学 公民相关记录256条 . 查询时间(0.189 秒)
民法典与公民(四)     公民  民法典       2008/2/8
人格权:与生俱来的权利对人格权的保护,已经成为衡量一国法律先进与否的标志。人格权是我们对自身的权利,是“生则带来,死则带走”的权利。记者:梁教授,民法典草案中有专门的“人格权法”一编,请问您什么是“人格权”?人身权与人格权又是什么关系?另外,您的起草小组所制定的《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的“加害人责任”对精神损害赔偿似乎还是很原则化和难以操作,您对此有何看法?梁慧星:要说明什么是人格权,须先说明什...
民法典与公民(三)     公民  民法典       2008/2/8
咱们买房子为什么要登记记者:梁教授,现在我们老百姓买房子登记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您能否给我们讲讲什么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建立这一制度及统一不动产登记机构有什么必要性,对我们老百姓的影响是什么?能否请您举例说明?梁慧星:土地和房屋,在民法上叫不动产,意思是不可移动的有形财产。汽车、电脑、家具、衣物、首饰、金钱等,在民法上叫动产,意思是可以移动的有形财产。一套房屋是谁的,谁是其所有权人,很难从房屋本身作出...
民法典与公民(六)     公民  民法典       2008/2/8
为什么规定“善意取得”假设张三的手机,借给李四使用,李四背着张三把该手机卖给了王五。张三发现后去找王五要求收回自己的手机。王五不同意将手机交还张三,他说我花钱从李四手上买的,凭什么要交还给你?张三是该手机的所有权人,李四是借用人,王五与张三没有合同关系,称为第三人。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作为所有权人的张三与第三人王五,哪一个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 记者:梁教授,您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我们,什...
民法典与公民(二)     公民  民法典       2008/2/8
民法:每个人不可须臾离开记者:能否请您用通俗的话并举实例向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民法”、“物权法”、“债权法”、“侵权行为法”。这些法与我们老百姓有什么重要的关系?梁慧星:民法是规范我们日常生活的法律。我们早上醒来,先拧开水龙头洗脸刷牙,然后打开煤气灶做早饭。水是自来水公司供应的,煤气是煤气公司供应的,我们与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之间的关系是由民法规定的。饭后去单位上班,乘电车、公共汽车或者地铁,我们...
民事主体全称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民事主体是民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直接涉及民法的调整范围和规范的对象,是制定民法草案必须明确的概念。我国现行民法通则规定民事主体为公民和法人。民法草案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表明,民法草案规定的民事主体仍是公民、法人。 ...
记者:梁教授,现在,买房子常常涉及“按揭担保”,那么什么叫“按揭担保”,它属不属于担保物权?梁慧星: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房屋分期付款买卖中推行所谓“按揭担保”。这种担保方法,是由我国香港地区引进的,而香港地区所实行的所谓“按揭担保”,来源于英美法上的一种叫mortgage的制度。英语mortgage一词,如果用普通话念应当是“摩给济”,但用广东话念就成了“按揭”。有的人把“按揭”解释为“抵押”,但实...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3号 【发布日期】2008-01-04 【生效日期】2008-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3号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普及现阶段健康生...
【出版】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  者】杨宇冠 【内容简介】 鉴于培训对象多为司法实务部门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同志和从事法学教育的教员,他们对中国的法律和实务具有较高的水平,所以决定将培训重点放在国际人权公约方面。我们要求这本培训教材集中论述“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和与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关的知识,不涉及中国的情况。这样做的考虑是:第一,如果每一个专题都联系中国的情况,则这本书的...
【作者】张成全; 【刊名】桂海论丛,2005年05期 【摘要】历史上法律信仰传统的缺位加上现实中法律自身及其实施中的缺陷,导致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匮乏。法律信仰的形成条件应是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良法和良治的结合体,应以行使国家权力机构行为的法治化促生良法和良治,从而达至主体对法律的信仰而不只是被动地服从。
【作者】俞可平 【刊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摘要】本文共分若干重要概念的辨析、民间组织的定性和分类、中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主要特征、中国公民社会的总体特征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崛起,它的兴起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现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到了...
刑法解释中的公民诉求     刑法解释  公民诉求       2007/12/12
一、问题的提出法的适用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的解释过程,因此法解释自来就是为法学界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刑法是各部门法中最为严厉的一种社会规制手段,同时也是各部门法的最后保障法,在刑法运行过程中,对刑法罚则的解释直接关乎公民利益的保护和社会利益的保障。因此,刑法规范的解释是相当重要的。对法解释的问题,现在法学界的研究有相当多的角度。法理学从普遍意义上研究法解释;而部门法则结合各自的特点对法解释的问...
我国政府已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虽然该《公约》尚未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但这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关于《公约》与我国国内法律的衔接问题,已有学者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公约》第6条专门针对死刑问题做了规定,其中第1款规定:“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由此可以...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认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具有维持刑事判决的终局性、实现诉讼效益、保障人权的内涵。与之对照,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着理念上的偏差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加入《公约》后,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应更新再审理念,改革再审制度。
[1992年8月26日高检会(199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局),国家安全厅(局),司法厅(局),外事办公室,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总政保卫部:1987年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处理涉外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外发〔1987〕54号)第四条第三款中,曾对驻华使、领馆探视被拘留、逮捕和正在服刑的本国...
1998年我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权利公约》)之后,我国学者更多地以该公约设定的生命权标准来反思我国刑法中的死刑规定。不容否认,1966年12月16日第2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权利公约》,是继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之后的一个以保障人权为基石的国际公约,而生命权维护又是人权保障中最本质的表现形式,因而更直接引发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但是公民享有免受酷刑、非人道待遇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