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俄国文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俄国文学 俄国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375 秒)
2023年11月3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学部主任、燕京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飞教授在南开大学文学院章阁厅作了题为《瓦利茨基和他的<俄国思想史>》的讲座。文学院王志耕教授担任与谈人,王旭峰副教授主持,文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来自京津等地兄弟院校师生近50人出席线下讲座。
本书由俄国文艺学的兴起、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文艺学、十九世纪俄国文艺学中的学院派、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学的出现等章节组成,由刘保端翻译。
2021年4月,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俄国现代派诗选》,是国内迄今最为完整的俄国现代派诗歌选集,读者可以在本套丛书中领略俄国现代派诗歌独特的风采。俄国现代派诗歌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俄国诗坛独领风骚的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三大诗歌流派。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之后,俄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文学形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旧时代的巨匠先后陨落,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以俄国...
2018年4月2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开题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我校社科处、外国语学院负责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等地高校的俄语文学专家、学者,课题组成员以及我校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部分博士生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开题会。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文飞投标的“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
2017年3月11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汪介之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随园校区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建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刘文飞研究员、浙江大学吴笛教授、四川大学刘亚丁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郑体武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编审组成的专家评议组全体成员。
2015年11月21-22日,“俄国文学史的多语种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举行。本次大会由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俄罗斯普希金之家北京分部、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和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联袂举办。会议邀请了多位外籍专家,如俄国科学院俄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弗谢沃洛德·巴格诺、副所长弗谢沃洛德·巴格诺、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迈克尔·尼克、意大利比萨大学教授玛丽娅·普柳哈诺娃、西班牙格拉纳达...
2013年3月11日,记者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获悉,德·斯·米尔斯基《俄国文学史》(上下卷)中译本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认为,将这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史研究巨著翻译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国俄罗斯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疏忽和缺失”。
2012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俄罗斯文学研究室在京举办《俄国文学史》研讨会暨学术论文写作研讨班,主要围绕即将出版的英文版《俄国文学史》的汉译本展开讨论。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晓都研究员,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主任、长城学者刘文飞,俄罗斯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侯玮红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刘文飞主持,吴晓都、侯玮红分别作总结发言。
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象征主义运动在体现了时代特征的西方人文思潮影响的同时,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俄国象征主义者们尤其视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先师,在诸多方面如宗教精神的探索、对人的存在本质的终极追问、人格分裂的意义表达以及神话诗学特征等方面都继承了陀氏的诗学传统。
后苏联时代到来的过程,伴随着对苏联的批判、否定。这种潮流既是文学的产物,也推动着文学的发展,由此出现了大量书写苏联历史的文学。这种文学,包括回忆录、人物传记、苏联历史题材的小说等,成为俄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历史文学。历史文学多方否定性叙述苏联,作者多为苏联的亲历者。这个过程持续到1990年代末,后被对苏联的怀旧所替代。
新俄罗斯诞生于全球化日益扩展的时代,这个历史背景特点就决定了当代俄罗斯文化语境的主要特征。这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纪,更是一个不同类型文化对话的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特点是文化的多元共生。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互融跨越和多元共生,这种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发达国家的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的吸引和同化;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文化的经典和独特成分也成为发达国家文化的新构成...
中国文化大学俄国语文学系暨研究所正式成立于民国八十年九月一日。首任系(组)主任为杨尔瑛教授,民国六十三年起由欧茵西博士接任,民国六十七年起由沈吉教授继任,民国七十三年八月起由马兆熊教授担任,民国七十七年八月起由明骥教授掌理系务和所务,民国八十七年八月由陈兆麟博士接任,至民国八十八年八月起由毕英贤副教授担任,民国九十一年二月起由李细梅教授担任。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果戈理的长篇讽刺小说《死魂灵》,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力作.这部被高尔基看作是“俄国文学上无与伦比的作品”①,是一幅无情揭露农奴制社会的讽刺画,深刻批判地主世界的百丑图.它的问世,象万里长空的一声霹雳,“震动了整个俄罗斯”(赫尔岑语).
五四以前中国对俄国文学的介绍大多为短篇简章,千字以上的文章也不多见,一般读者对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发展及总体面貌缺乏了解,这种状况在五四时期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对此作出杰出贡献的是田汉、郑振铎、蒋光慈和瞿秋白。
巴赫金(1895—1975)是本世纪“最杰出的一位俄国文学研究家”,同时,也是“首屈一指的思想家。”他在道德哲学和一般美学、文化史和语言哲学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创卓越的思想。自1963年被学术界以来,他越来越受到各国文艺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推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