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文学理论 《诗学》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07 秒)
全观诗学是立足口头文学之本体,围绕口头文学之问题,引入多学科视域而构建的文学阐释体系。在技术路线层面,全观诗学以洛德-弗里的“口头(程式)理论”为主线,部分吸收了“民族志诗学”“演述理论”等学派的概念、工具和模型;在方法论层面,移用了斯穆茨的“整全观”概念,以整体性观点把握口头文学的全貌和特征,同时力求结合分析的方法与整体的方法;在世界观层面,以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析口头文学内外部规律的基础。
刘晓旭:陈望道的诗学     陈望道  诗学  韵律  诗律       2022/2/21
陈望道存世文章中,文学作品极少,小说和散文仅有6篇,而新诗则有22首,大部分创作于1921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望道同其他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一样,试图从语言文学方面探索出一条教育、拯救国民的道路。20世纪20年代前期,陈望道编辑《民国日报·觉悟》,关注中外诗坛的动向,在该报上多次讨论关于新诗韵律的问题;20年代后期,陈望道执教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写作《修辞学发凡》,其中也体现了其诗学...
根据钱锺书自己的研究,可以看出他早在大学时代便开始关注西方的文学和文艺发展动态了。梳理一下《谈艺录》、《管锥编》和《七缀集》,就可以看出钱锺书对英国诗学理论的大量引鉴,20世纪I. A.瑞恰慈和T. S.艾略特的诗学曾引起过他的深切关注。关于钱锺书的文学批评,朱光潜曾经概括说:“钱锺书是从文学的欣赏、研究中提炼文学规律的,特别看重对诗的欣赏和研究;钱锺书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中较早重视将中国传统的文...
300年来,学者们对于叶燮《原诗》诗学思想的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清初、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这些研究有发展,有进步,不能一概否定。学者们对于《原诗》诗本体论的理论性质的认识,存在重大分歧,对《原诗》诗学思想研究方法,是反儒还是归儒,历史地位如何,以及《原诗》的成书时间等,也存有争议,本文分别对它们作了述评。
所谓地景(landscape),是人与地方(place)互涵共生而形成的一个情感性与意义性的空间。如果说地方是一个“有意义的区位(a meaningful location)”,是人类创造的有意义的空间,那么地景则着重于人在地方空间中,地方是观者必须置身其中,而地景定义中观者则位居地景之外。 地景透过一种观视机制与观视位置以观看地方风物,进而开启欲望的流动与情感的认同。人与地方的互为作用,演绎出特...
“诗为活物”为钟惺梳理《诗经》的流传、徙变所成之观点,主要阐明“诗”为“活物”的特性与成因。“诗为活物”说与西方接受诗学多有相似之论。然“诗为活物”说为中国古代诗学体系关于审美接受理论的一种独特创说,它与西方接受诗学在关于文学本体与“接受过程”的阐释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文章拟就“诗为活物”说与西方接受诗学的理论加以辨析,以期透过中西两种接受诗学的互照,抉发出中国接受诗学的奥妙精微之处。
庄子是奠定中国纯艺术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和诗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在全面“全球化”的语境中下,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努力中,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在中国进人21世纪的时候,提出“文化诗学”这个命题并不是哪个理论家的突发奇想。这是由于现实的文化存在状态既让我们感到欣慰,又让我们感到深深的不安。欣慰的是中国人在2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摆脱了贫困的日子,解决了吃喝住穿的间题,人民生活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大为增强;不安的是我们对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文化失范的困扰。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