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化 小说”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71 秒)
抗战题材小说突破的关键:突破模式化的藩篱
抗战题材 小说 突破模式化 藩篱
2020/4/29
抗战题材小说在当代文学中一直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就像近年来饱受诟病的“抗战神剧”一样,其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艺术手法的雷同以及思想内涵的单一使得抗战题材小说往往“千人一面”,在低水平徘徊。在我看来,近年来有几部抗战题材长篇小说比较值得言说,如何顿的《来生再见》、王秀梅的《蓝先生》、范稳的《重庆之眼》、邓一光的《人,或者所有的士兵》。这几部长篇小说之所以受到文坛的关注和好评,恰恰是在艺术手法和思想内...
西戎在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
西戎 抗战时期 小说创作
2019/6/3
西戎,本名席诚正,1922年12月1日生于山西省蒲县西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6岁上小学,每天要往返十余里到西坡村附近的乐化镇。他的作文写得很好,得到老师的称赞。他的本家哥在蒲县高等小学教书,认为他学习上有前途,就带他到县高小读书。
长篇冀东抗战小说《铁腿神枪》出版(图)
长篇 冀东抗战小说 铁腿神枪 出版
2018/3/29
近日,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廊坊都市报副总编董连辉精心创作的长篇军事小说《铁腿神枪》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铁腿神枪》是作者继《长城证明》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微观冀东抗战、聚焦悲情烈士的作品。小说以冀东八路军十二团首任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神枪手欧阳波平烈士为人物原型,在还原真实历史人物基础上,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的传奇"战神":他曾浴血淞沪,跃马黄河,从国军到红军、八路军短暂而悲壮的一生当中,抗倭...
新世纪抗战小说的艺术功效
新世纪 抗战小说 艺术功效
2016/6/6
艰苦卓绝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铭肌镂骨的,既难以忘却也不应忘却。70年来承载这一沉重“历史记忆”的抗战小说历久不竭,广为流传,构成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维度。21世纪以降,抗战题材小说创作攀升至新的历史高度和精神高度,日益深入人文价值立场腹地,在抗拒消费主义和抵御市场利益的诱惑中,呈现出重塑民族形象、复原历史本貌、检省人道人性等特点,确立起本土性和世界性相互交融的艺术风貌,为...
论三四十年代的抗战小说
三四十年代 抗战小说
2016/6/6
往昔岁月已随硝烟飘去,但它留下的不是空虚,而是几代人的痛苦的记忆。这记忆属于亿万人民的心灵,也属于文学和历史,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因为它不仅是应该传给后代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无数先烈英灵所寄的地方。
读长篇纪实小说《敌后前哨》:鲜活的抗战历史记录
长篇纪实小说 敌后前哨 抗战历史记录
2020/5/9
关继文著长篇纪实小说《敌后前哨——罗文将军在凌青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由长城出版社出版。
抗日长篇小说《绝地重生》出版发行受好评
抗日长篇小说 绝地重生 出版发行 受好评
2020/5/29
张易才、谢淑群报道: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伤残退伍军人刘金甫创作的抗日长篇小说《绝地重生》出版发行。在发行仪式上,当地政府、知名作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给予该书积极评价和肯定。作为一名返乡伤残退伍军人,酷爱文学写作的刘金甫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12年来,轮椅上的他背着固定脊椎的两块钢板,克服肌肉萎缩带来的痛苦,笔耕不辍,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多篇...
《十人小说集》(图)
十人小说集 小说 抗日战争
2013/1/10
【书 名】 十人小说集
【作 者】 沙汀
【出 版 地】 重庆
【出 版 者】 文聿出版社
【出 版 时 间】 1943
《一九三七年春云短篇小说选集》(图)
一九三七年 春云 短篇小说
2013/1/10
【书 名】 一九三七年春云短篇小说选集
【作 者】 春云月刊编辑部编
【出 版 地】 重庆
【出 版 者】 春云社
【出 版 时 间】 1937
抗战题材儿童小说的审美追求(图)
抗战题材 儿童小说
2015/3/26
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宗宝贵的文学资源。中国数代儿童文学作家钟情于这段历史的书写,为百年儿童文学留下了秀华光发的审美画廊。
张恨水抗战小说中的陪都重庆文化因素
张恨水 抗战 小说 重庆
2013/1/21
张恨水是中国抗战小说创作量最多的作家,既是中国言情小说大家,同样也是抗战文学大家。他在重庆生活了八年,写下了《八十一梦》、《纸醉金迷》、《傲霜花》、《魍魉世界》、《巴山夜雨》等重庆题材的抗战作品,创作风格由浪漫言情转向现实平直。颇为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张恨水的研究往往侧重于二三十年代的言情小说,而对其四十年代的抗战作品则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轻视;研究者同样忽视了从陪都重庆这个视角对张恨水的重庆题材作品...
在上古中国的三大文化体系中,巴蜀文化、齐鲁文化与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中国古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随着时空的变换而变化着,各自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巴蜀在历史上曾经屡次分和,但相近的地理历史环境、文化心理、生活习俗、语言习惯等使它们早已融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即使是历史上屡次行政区划的变动也无法改变它们区域文化一体性的事实,如果出于种种目的非要把巴文学(以重庆为代表)和蜀文学(四川文学)...
李辉英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论
李辉英 抗战题 小说
2013/1/21
在中国现当代抗战文学研究中,有一类作家的研究常常是学界的薄弱点,即:身跨现当代又地跨港澳台的抗战作家。由于创作时间长,地域跨度大,加之上世纪50——70年代大陆与港澳台的特殊关系,导致这类作家的资料极为匮乏,更不用说系统了解了。(1)李辉英(1911——1991)就是这样一位身跨现当代地跨大陆与香港两地的著名抗战小说家。自1933——1948年间他在大陆出版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万宝山》(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