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蒙古族文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蒙古族文学相关记录318条 . 查询时间(0.525 秒)
那顺乌力吉,1959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副教授,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9-198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大学本科;1990-199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留校工作。代表作主要有《大蒙古国及元朝的天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八白帐的构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那顺乌力吉,1959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副教授,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9-198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大学本科;1990-199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留校工作。代表作主要有《大蒙古国及元朝的天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八白帐的构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那仁朝克图,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史研究所副教授,代表作有蒙古汗国最后都城林丹汗察罕浩特《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年1期,全文转载蒙古国《历史研究》1999年等。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蒙古卷》(2001.11-2006.12),已结项。参加国家大型《清史》编修项目《清史·史表·议政王大臣表》(2004.11-2007.12),正在进行,等等...
那仁朝克图,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史研究所副教授,代表作有蒙古汗国最后都城林丹汗察罕浩特《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年1期,全文转载蒙古国《历史研究》1999年等。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法制通史·蒙古卷》(2001.11-2006.12),已结项。参加国家大型《清史》编修项目《清史·史表·议政王大臣表》(2004.11-2007.12),正在进行,等等...
内蒙古大学现代蒙古语参考书目。
内蒙古大学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早在十多年前,80后文学就已经风生水起。有人认为“80后”作为青春文学的表现,早期停留在自我的迷恋,是泛审美时代的颓废与虚无之花;还有人认为80后文学的热闹是因为文化消费与商业炒作的作用,意味着文学偶像化、商业化时代的进一步来临。可无论怎样众说纷纭,80后文学无疑是新世纪历史语境下重要的文学浪潮之一。
解读中国蒙古文学学术史     解读  蒙古文学  学术史       2009/10/15
蒙古文学研究萌生于蒙元时期(14世纪),20世纪以后,尤其20世纪后半叶进入了黄金时期。但一直以来,蒙古文学研究学术史仍是蒙古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片冻土。所谓学术史,就是研究的研究,过程的总结,它是蒙古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术史的蒙古文学研究是不完整的。为此,需要对蒙古文学研究历程进行反思和系统解读。
新华社呼和浩特2009年10月11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获悉,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呼麦日前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一种喉音艺术,它运用特殊的演唱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与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一样,呼麦为蒙古族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
2009年9月11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锡尼河镇成立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文化研究基地。 蒙古学学院副院长乌日斯嘎拉教授、蒙古文化研究所所长额尔敦哈达教授以及呼日勒沙教授参加基地挂牌仪式并举行与锡尼河镇合作研究中国布里亚特文化签字仪式。
西北民族大学蒙古族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姓名:那顺巴依尔 性别:男 民族:蒙古族 籍贯:内蒙古阿拉善 职称:副研究员。社会兼职: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国际蒙古学学会会员;国际民俗学会通讯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当代内蒙古及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历史记忆与现代化,蒙古文学。
“伴我人生的蒙古语永不忘记,生死相依的大草原誓不背离。”这是每一个识字的蒙古人从小铭刻在心的诗句。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蒙古民族就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系统。目前,全世界的蒙古族人口大约有700多万,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分散居住在蒙古、俄罗斯和中国的十几个省区。长期居住在国内的400多万蒙古人绝大部分仍然以蒙古语作为日常...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哆”的意译。“乌日汀”为“长久”、“永恒”之意,“哆”为“歌”之意。在相关著作和论文中,也将其直译为“长歌”、“长调歌”或“草原牧歌”等。2005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长调旋...
在西部的坚守      西部  文学       2008/3/4
 数年前大学毕业的前夕,我写下了“一路向西/重岩砸向背后的过去/一念之间我想到的异地是此行的目的/前头注定有更开阔的野营地/星辰们如期闪亮在高处/为尘世的人事频频会晤……”这样的诗句。在1991年7月我挥别了大学校园和亲人们,为了梦中的文学理想,携着几本刊有自己早期作品的杂志和毕业证,在自由得无家可归的情形下,我横穿了中国的西部,流落到了这座名叫库尔勒的边陲小城。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