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文学 鲁迅相关记录304条 . 查询时间(0.039 秒)
2014年9月17日上午,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报告文学班)在京举行开学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61名中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将在这里集中学习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是鲁迅文学院首次举办中青年作家报告文学专题班。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日前,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揭晓,我校出版总社2013年出版的穆涛的散文集《先前的风气》荣获大奖。 《先前的风气》是穆涛先生新创作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分信史的沟与壑、《汉书》告诫我们的、身体里的风气、正信、贾平凹记、一本文学史著作引发的七个话题、耳食之言和文学文风以及中国文化气质八个部分。作者读史明变,循经思义,评古察今,怀旧不守旧,既考查传统典籍里文化生态的润泽光亮之处,又反思当今生活,有...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2014年8月11日在京揭晓,共有34部作品分享了这项殊荣,本届鲁迅文学奖吸纳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经验,实行评委实名制投票,实名投票情况已经在中国作家网公布。
2014年8月11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正式公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凭借《隐身衣》获得中篇小说奖,这是他继老舍文学奖后,今年夺得的又一个国内重要文学奖项。
鲁迅与索洛古勃是敢于对自己民族“刨根论劣”的伟大作家,他们塑造了反映本民族劣根性的典型性格:阿Q与彼列多诺夫。两者有许多共性:明显的精神胜利倾向;愚昧无知,信守正统;强烈的自愿为奴意识;毫无特操;卑怯;盲目地崇尚暴力。两者的差异也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是一为“卑怯的‘末人’”,一为“卑劣的小鬼”。同时,鲁迅的“狂人”与彼列多诺夫也有明显的可比性:都是被迫害狂,但彼列多诺夫同时又是迫害狂。“吃人”与“...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 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 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 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
鲁迅有关“京派”与“海派”的言说,随时间与语境的变化前后略有调整,但观点始终保持着内在的连续性。他在做出“‘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的论断时,虽然也以具体的人事为基础,但总体上着眼于一种宏观文化现象的比较,上升到了一种带有超越性的文化批判。他在说“京派大师”与“海派小丑”、“老京派”和“小海派”时,却明显实有所指。鲁迅有关“京派”、“海派”的言说,既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紧密结合在一...
2013年鲁迅思想研究异彩纷呈、创意不断:钱理群将鲁迅在今天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拒绝收编”:拒绝 被体制收编,拒绝被一切文化体系收编,也不想收编他人。孙郁提出,鲁迅在审美判断上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者。 理解鲁迅,如果不保持与列宁主义的距离,他的面孔可能永远是政治化的。李冬木强调了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 论》对于周氏兄弟的巨大影响。姜异新认为,鲁迅的辛亥故事纯粹是鲁迅式幻想,是特殊的鲁迅式晶体。通过...
中国作家协会日前面向社会征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鲁迅文学奖从今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推行实名制投票。
鲁迅终其一生都十分重视国民的信仰建构,早在东京进行思想启蒙时,“信”就成为鲁迅想望他的“英哲”和“精神界之战士”的形象时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鲁迅在研判宗教问题时的一个基本标尺。鲁迅对国民信仰建构问题的思考与阐述具有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路:首先,鲁迅特别强调了个人信仰的自由性质;其次,鲁迅认为国民信仰建构的关键在于诚实;再次,鲁迅特别强调了信仰践履中的认真态度。鲁迅还塑造了一些真正的信仰者形象,以他们无...
2013年12月5日,2013鲁迅文化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国内外及港澳台文化领域专家学者、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主管文化事业的政府官员,齐聚一堂,为当前文化问题把脉、研讨与发声。论坛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多元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应对文化贸易逆差”、“文化金融与文化强国战略”四个议题进行对话和交锋。来自全国政协、中国文联、相关部委和北京、上海、广州、绍兴等城市领导,以及全国6所鲁迅纪念场馆...
杨译鲁迅小说有《鲁迅选集》(1980版)与《鲁迅小说选》(1972版)两个版本,为了更好地认识杨译特色,本文选取《祝福》两个版本的译文,对比研究了语言表达层面的不同,并通过定性分析法,揭示出实质内在的区别。研究表明:1980版的译文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风格,因为译者在各种合力作用下选择了不同的文化立场、翻译原则。本研究深化了对杨译作品特点、译者的文化立场、翻译原则、翻译选择的认识。
本文意在考察以来华留学生为代表的当下外国普通读者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长达2年的研究发现:留学生在看待作品时多采用更为普遍的人类(性)视野,更关注作品中的社会描述,文化价值观影响期待视野,文化的差异导致理解的多义。留学生所建构的不是以时间为经、作家为纬的坐标式文学史概念,而是由不同人物与不同风格所构成的群体景观。他们以人类在人性和情感上的共通性为桥梁打通并拓展与中国现代文学进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