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文学 小说相关记录1739条 . 查询时间(0.251 秒)
李晨版连环画是对沈从文小说改编的成功案例,他通过以图补文、以文解图、图文互释的互文式方法塑造了湖湘女子的多情形象;同时,他发挥绘画表现空间的优势,单图与多图相结合,点与面相统一,利用空间的转换既孕育出小说里令人印象深刻的“顷刻”瞬间,又展现出连环画连续流动的视觉化叙事特点。这为新时代文学经典的图像改编提供了启示。
海勒根那《骑马周游世界》、李约热《人间消息》、吕翼《马嘶》和苏兰朵《白熊》四部小说集从各自的角度围绕草原自然、乡镇小城、大都市三种不同的空间类型展开书写。在他们笔下,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性的处所,也不仅仅是故事展开的场地,而是同时意味着一整套特定的文化价值、思维习惯、情感结构。在这样的空间与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形象、行为动作、命运遭际紧密相关并互为阐释。四部小说集的空间书写寄寓、折射出时代经验的变迁,也印...
2021年6月11日,由四川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幻想与青春——张柠小说作品读书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玉章书院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以北京师范大学张柠教授的五部文学著作为研讨内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姜肖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与会研讨,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拔尖计划19级、20级学生参与旁听。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不计其数的视觉意象和造型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建构小说场景和表达生命感知,绘画、建筑、摄影、服饰等艺术符号都具有重要的隐喻功能和启示意义,其中对图像艺术的参照成为叙述者追寻逝去时光、探寻人生历程和展现心灵世界的重要途径。该巨著中的人物和事物被迁移到视觉艺术的永恒审美视野中,时间和记忆被设想成一系列空间画面形式,从而缔造了一部融合丰富情感体验、美学感悟和哲学寓意的“艺术小说...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现在的少年儿童衣食无忧,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种种干扰,产生许多新的烦恼。徐彦利的这本《心灵探测师》,正是写给少年的科幻小说集,送给成长中的他们的礼物,帮助少年面对烦恼,启发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对儿童、少年成长题材的偏爱缘于个人成长的体验,里面所有主人公经历的喜悦、沮丧、恐惧、绝望等,都来自作者的童年和少年生活,相信一定会与读者产生深深地共...
本文通过将当代中国小说叙事中习以为常的“生活化”倾向重新问题化,以黄咏梅的小说创作为中心,指出其小说通过“以小见小”的叙事特性,真正切入无垠无尽且纷繁复杂的生活现场,以完成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换喻及转喻,由是透视当下社会的异见与同心,道出生活的丰富暧昧、多元复杂,终而获致最广阔的共情和最深切的认同,也形构成了当代中国小说生活化叙事的一种范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黄咏梅小说如何经由技巧与形式搭建虚构而复杂的...
《历代笔记小说俗语词汇释(上下)》第一作者俞理明是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汉语理事词汇和语法研究。本书分成名物、行为和性状三个章节论述,认为笔记小说属于文人的闲余之作,即文人在正式的工作或社会活动之外,出于个人兴趣记录或搜集的各类事件,以及对这件事的分析讨论等,话题多端。由于语体差异,一些经常被文献记载的专业用语...
本书尝试界定的“异域书写”是指创作主体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背景,通过书写异域的景物、人物、器物、空间、历史、文化和观念等要素,来重建“自我”的物质、制度和心灵文化的一种创作行为,这一创作过程伴随着创作主体运用异域知识及对异域的乌托邦想象。由于《绣像小说》出现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刻,其异域书写带有通过小说教化民众,否定晚清社会制度和建构近代乌托邦社会理想的价值立场。全书共19.5万字。
小说的灵魂就像是太阳     小说  血肉之躯  生命  灵魂       2022/3/7
小说是最能体现和印证“文学是人学”这一伟大论断的体裁。小说和人,天然地暗藏着一种神奇的对应关系,超越了小说的流派、题材、风格、时代和国界而存在。文本就是它的躯壳,故事脉络就是它的骨骼和神经,叙事文字就是它的肌肉和脂肪,故事内核就是它的大脑和心脏,一个完整的小说文本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系统。所以,小说之于人,就是一个情感复杂而且丰满的血肉之躯。
2021年1月22日,记者从浙江文艺出版社获悉,该社“KEY-可以文化”近日出版了英国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说集《马尾树:六篇小说》中译本,这是继《一片树叶的颤动:南太平洋诸岛的小故事》《阿金:六篇小说》之后,再次推出的“毛姆异域小说系列”的第三本。与前两本相同的是,《马尾树:六篇小说》同是毛姆生前亲自编选的单行本短篇小说集,并以自己的游历见闻为背景进行创作。前后多次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游历经历,使得毛姆获...
1929年,在谈论“女性与小说”话题时,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写下了散文名篇《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她认为,女性要写小说,必须要有钱和自己的房间;换句话说,由于社会对于女性做了种种限制,她们不得不成为父权的奴仆,日夜为家庭操劳,在此背景下女性如果要有所成就,必须仰赖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且有办法摆脱外界...
闽江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第十九章 40年代小说3。
闽江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第十七章 四十年代小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