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组织社会学 >>>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组织社会学相关记录316条 . 查询时间(2.443 秒)
大多数人都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社会组织中。马克斯·韦伯是最早对现代社会组织的兴起作出系统解释的社会学家。按照他的观点,社会组织是以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稳定的方式把人类的活动或他们所生产的物品协调在一起的手段。韦伯强调,社会组织的发展依赖于对信息的控制,以及书面文字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组织要实现自己的功能,必须有书面的规章制度以及储存其“记忆”的档案。后来的功能主义学者认为,社...
社会学要对当前我国的改革和社会进程做出反应,实现发展学术、经世致用的学科理想有许多介入点。但要使这种介入发挥比较重要的效果,就应该在政府和社会都比较重视的重大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建设性的观点。毫无疑问,当前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或社会秩序)问题。社会学的基本介入点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选择,即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稳定、...
近年我国涌现出许多非赢利性质的民间组织和社团,它们积极参与到济贫扶困、抚恤孤弱、助学环保等社会事业之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出现了社团内部管理混乱的种种问题,包括挪用善款、借社团牟私利等相当严重的事件,有损于社会团体及其事业的声望。也因此,规范或监管社会组织或社团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谁来监管?如何监管?谁又来监管监管者?这些都是攸关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
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得     资源  单位组织       2008/2/2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单位组织中影响人们资源获得的若干因素,并以此透视单位组织的性质和社会结构特征。文章认为,由于国家行政权力和财产权力的紧密结合,在单位组织中,权力和非制度化的行动方式对人们的资源获得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单位组织中的权力更多地受到国家制度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影响。
文章主要从资源和交换的角度分析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文章认为,中国的单位组织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组织,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化”的统治形式和工具,是国家实现统治的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文章试图论证,单位成员在单位中所获得的资源以及他们对单位的满意度,仍然是影响其依赖性行为的基本决定因素;个人在单位中获得资源的多少将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单位的依赖性行为和对单位的满意度;同时,人们对获取资源的满...
上世纪90年代末及本世纪最初几年,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区域投资软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全国各地(主要是市、县一级)纷纷建立起“行政服务中心”。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该机构的诞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初步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它在转变机关作风、方便基层群众、提高行政效能、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老百姓普遍认可。但从各地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发展的实践看,其先...
文章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 【摘要】公民社会理论在当代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范式和学术研讨领域。然而,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在关于公民社会起源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的主观主义和目的论,从而削弱了该理论的实践指导功能。事实上,从公民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动因上看,公民社会应是有着一定偏好的个体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为减少行动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权衡个体行动与社会集体行动优劣的基础上而...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文摘]:利益集团的组织功能具有正向功能与反向功能。鉴于外国利益集团的正反向组织功能,对于中国的社会利益集团,政府一方面要建立民主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决策参与机制;另一方面,要实现利益调控制度化、制度建设民主化、民主制度程序化、民主程序法制化。同时,要提高政府在利益集团政治中的自主性,防止软政权化。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政治系 吉林延吉
文章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文摘]:通过重点介绍公民社会的社会科学涵义强调了公民社会高度组织化的特征,勾画了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理想图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得出的理论成果,说明了中国社会虽没有进入公民社会但正在向公民社会转向,并从组织的角度讨论了怎样建设中国公民社会的问题。最后,对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进行了理论上的展望。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研...
文章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2期 【摘要】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对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状况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简介:徐秋林,男,广东省韶关市人,现为深圳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研究生楼
厉声、李国强先后接待了东北师范大学权赫秀副教授、辽宁省社科院吴建华研究员、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所所长方铁教授,并与他们就开展“东北工程”课题研究及深化西南边疆史的研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马大正研究员应邀到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为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化管理干部训练班讲课,题为《当代反恐斗争与新疆的反恐斗争》。
顾忠华,中国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最高学历:海德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专长:社会学理论、经济社会学、知识社会学、非营利组织社会学。开授课程:社会学理论、经济社会学、非营利组织社会学。
李友梅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博士生导师。1994年12月获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组织社会学所、巴黎政治研究院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学、组织决策分析。
翁定军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2005年4月上海大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陈华珊,组织与社区研究室研究实习员。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组织社会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