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法律史学 >>> 中国法律思想史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中国法律思想史相关记录338条 . 查询时间(2.061 秒)
孙琬钟(图)     公司法  海商法       2014/4/3
孙琬钟,曾先后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法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是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是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现任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会长,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宪法、行政法博士生导师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讲座教授,...
“中华法系”是在近代比较法研究中出现的概念,这个法系的核心价值观与根本制度是礼。但长期以来,学界在研究中将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主干,而将礼束之高阁。有关礼的论述笼统而缺乏细致与具体,对礼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严重不足。正是这种几乎将礼摒弃在法研究领域之外的做法,使我们对中华法系产生了一系列误解。比如将“重刑轻民”、“以刑为主”归纳为中华法系的特点等等。在中华法系的制度构成中,律只是各种法律中的“...
继嗣,泛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为了确定家祀、身份和财产的承继人,依照国法或民间规则,在承继人与被承继人之间建构的一种社会关系。古代中国的继嗣行为,又称“立嗣”。按《说文解字》的解释:“嗣”者,“诸侯嗣国也。引申为凡继嗣之称。”可见,“嗣”乃较为正式的用法。
生命之树漫长却又短暂,茫茫人海之中,潮起潮落之际,有些人之间会宛若前赴后继扑上海岸的浪花,有瞬时交集,便又消逝于无痕。这种微妙的关联,或许是如小概率事件般无意之邂逅,但结合其时代背景与人生际遇,却又可以作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历史解读。有念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以学术散文之笔法,挖掘法学圈外的两位广义的“法学家”—瞿同祖(1910-2008)和何炳棣(1917-)—梳理其生命中不为人所察觉的...
王者不得制人之私     政法  私约       2014/4/4
敦煌唐代民间契约(简称民契)的数量非常可观,其中包括大量借贷契约。通过对它的考察,再联系唐代的官方法律(简称官法)发现:唐代的官法对民契既有所为,更有所不为,既有体系性的规范,更对民契的独立自治留下了空间;而民间则坚信:“官有政法,民从私契”,民契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与自治性,并设法规避或抵御官法。官法与民契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格局。探讨唐代官法对民间私契的宽容态度,对于今天国家处理由民间借贷而自发形成的...
2013年6月8日上午,沈家本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和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菁菁为沈家本雕像揭幕。我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我校教授、沈家本四世孙沈厚铎,以及浙江省法学会、湖州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揭幕式。胡菁菁向纪念馆展品捐赠人沈厚铎等颁发了捐赠证书,与会人员还祭扫了沈家本墓。
田莉姝,女,硕士,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92年由云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调入贵州大学法律系任教。现为贵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理法史教研室主任,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点学科负责人,主要致力于法律史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中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已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课题数项。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化和功利化的思想给人文社科领域带来了强力的冲击,诸多被视为缺乏经济效益的基础性学科遭到冷遇,中国法律思想史就是其中之一。当下,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在新环境下,如何准确为自身定位,自信从容地长久发展下去,是学科本身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实现“老树发新枝”,使传统法律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新价值,回应外界的质疑,也是关系学科生存...
法制自主性是法制的一种属性,是指法制主体自己决定自己的法制,不受外来力量支配的一种性质。法制自主性与国家的政权、主权关系密切,没有政权的独立与主权完整就无法保证法制的自主性。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法制自主性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涉及领事裁判权、租界以及香港和澳门等地的一些法制问题。中国的法制自主性曾因领事裁判权、租界的收回和香港、澳门的回归而得以恢复,然而道路十分漫长,过程十分曲...
“天”和“人”是中国传统哲学出现最早而又历时最久的一对哲学范畴,它包容了多种复杂的涵义,以至有的哲学家把“天”称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件“魔物”之一(熊十力:《乾坤衍》)。在中国思想史的长河中,不同时代和不同学派所说的“天”和“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于自然与人类。西周晚年,史伯阳用天地阴阳二气的失序来解释地震的产生(《国语·周语上》),春秋时期又出现了“天有六气” 地有“五行”之说(...
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宗教的历史研究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梁启超、陈垣等人摒弃了古代以信仰为基础的宗派史、教义史研究方式,代之基于客观精神的历史探讨。在此之后,出现了数种名为“佛教史”、“道教史”的研究著作,并且出现了将“中国宗教”作为整体对象进行探讨的努力(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经过学术同仁近百年的努力,目前,佛教、道教、民间宗教信仰各自的“断代史”、“通史”层出不穷、篇幅宏博,同时出现了几种“...
法律硕士类型: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广西民族大学于2009年6月获准成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是学校第一批获得的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之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法律硕士属于专业型研究生,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专业型研究生是培养实务型人才。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初步定于2013年10月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承办。年会的主题为“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研究的新视野”。参会的专家学者可采取思想探究、文字探源、新出史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审视先秦法家思想文化,展现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