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法律史学 >>> 中国法律思想史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中国法律思想史相关记录338条 . 查询时间(0.462 秒)
马小红,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中国法律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要讲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史的研究方法。荣誉奖励:《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研究基金会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08);《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杨一凡等,本人为第一卷、第二卷主编(2007)...
本文从史料、技术与范式三个层面对科学的中国法律史研究应如何展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忽略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的界限,关注法律/司法制度的理论阐释、缺乏法律/司法的技术分析,范式方法论意识的薄弱是当下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用西方现代法律人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不仅有利于理解当下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实质,还可为思考科学的法律史研究如何展开提供指引。
中国法律史学处于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于历史的实用态度使人们忽视了中国法律史学困境的多元性。从知识运行的角度来说,中国法律史知识在生产、传播以及接受层面均存在问题。在知识生产阶段,中国法律史知识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在知识传播阶段,中国法律史对现代法学的借鉴意义被漠视;在知识接受阶段,各个主体或只愿做被动的接受者,或被视为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想要解决中国法律史学的困境,首先应该采取传统与多元相结合...
当下中国法律史学面临着逐渐被边缘化的困境和命运,研究方法的创新成为其通向"不失体面"的未来的关键通道。本文认为,当下中国法律史的研究方法需注意以下几点:抛弃"辉格论",关注"语境论";谨慎"教义法学",注重"社科法学";淡化"史学化",倡导"法学化"。
就学科定位而言,中国法律史是一门兼有历史学和法学双重属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再现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和揭示法的中国历史的双重使命,前者主要由历史学的中国法律史来承担;后者则更多由法学的中国法律史承担。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面临着如下几项主要任务:重绘传统中国的法律版图,再现法律在传统中国国家及社会治理中的真实地位;在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上下功夫,使研究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在自主理论的引导下提出好的议题...
黑龙江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国法制史复试考试大纲。
“直诉”源流通说辨正     直诉  审级  周礼  楚简       2016/11/15
"直诉"一词系近代以来的法史学研究术语.目前,"直诉"源流之通说认为,"直诉"源于西周的"路鼓"、"肺石",成型于南北朝的登闻鼓制.通过考辨可知,《周礼》所载"路鼓"与"肺石"、秦汉至南北朝以前的上书、登闻鼓,均非司法意义上的"直诉",通说关于"直诉"源流的认识不确.此通说形成的原因在于:《周礼》立于官学后,时人多奉《周礼》为理想制度,将"登闻鼓"、"八议"等制比附《周礼》,出现了"法律《周礼》化...
俞荣根,1943年1月生,浙江诸暨人,法学硕士,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人大制度与宪政研究中心主任,并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驻会)、市人大法制委员主任委员。196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同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等,1997年调任重庆社科院院长、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改革》杂志...
陈金全,1942年5月出生,四川渠县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之后在湖南沅江县洞庭湖军垦农场劳动近2年。1970年至1981年在广西凤山、河池等壮瑶山区的乡、县、地区工作11年,1981年调入西南政法大学执教。1983年评为讲师,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4年评为教授,并招收法律史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法律史博士研究生并兼任法律史学科负责人。
胡仁智,女,汉族,1964年10月生,云南人。民盟盟员。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律史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奖情况:1.中国法制史(教材),2004年12月获西南政法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中国法制史(教材),2005年11月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李胜渝,女,1962年2月,汉族,重庆市江北区人,中共党员。1986年7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留校从事法律史的教学科研工作。1992年10月评聘为讲师,1993年考入本校就读法律史专业研究生, 1996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10月评聘为副教授,2003年评为硕士生导师。2004年7月考入本校,攻读法律史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讲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其研究...
袁春兰,女,汉族,属狗,自1989年离开故乡来到重庆求学,就将山城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且与西南政法大学结下了不解之情缘。我以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是西政人而自豪,毕业后留在了曾经、现在、将来都辉煌的法制史教研室任教,在本命年那年,承蒙上天的关爱晋升为法学副教授。
严文强,1990年毕业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后先在乡镇学校教小学和初中、后调到县城教高中,再应聘于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二外校。2000—2003年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现正攻读博士学位。曾讲授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开设双语课程“西方法律思想史英语经典原文选读”;任国际交流处“美国大学生中国文化学习”课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职教师(用英语授课);西...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大纲(面向港、澳、台地区)。
学者眼中的中国法制化     法制化  中国       2014/4/8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研究中国法的学者很多,已历经了好几代。第一代中国法学者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其中最著名的除了我前面提到的柯恩教授外,还有李浩(Victor H. li)、拉伯曼(Stanley Lubman)、爱德华(R. Randle Edwards)、琼斯(William C. Jones)等。柯恩教授是我的老师,他从1960年开始便从事中国法的研究,1964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