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自然观 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专门自然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科学技术哲学相关记录4921条 . 查询时间(1.152 秒)
王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科技哲学、科技与社会、网络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计算机应用等。开设主体班专题有《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现代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大数据与政府管理创新》等。研究生班课程有《科学技术史》《科技伦理》《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一所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的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文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前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设立最早的研究生院,也是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培养机构。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5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面对技术时代课题,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对技术的思考是其应有之义。马克思曾将技术视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并指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郎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当今的技术发展早已大大超越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相继出现在人类对文明的表达之中。虽然技术哲学早在...
2020年12月1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通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0年度考核结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考核“优秀”。此次考核,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对185家资助期刊进行了年度评估,综合政治导向、办刊规范、重要举措、质量效果和资金使用等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24家期刊考核“优秀”,149家期刊考核“合格”。
陈祖亮,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导师:江天骥教授。现任武汉学院党委书记,省政府教育督导专员、校董,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管理系列正高职称: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专业特长: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大学生生涯辅导等。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招生考试部分科目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大纲。
王健祥,男,苗族,1970年2月生,贵州凯里人,民盟盟员,硕士,副教授,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生态学的研究。论文有《贵州凯里岩溶石山白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大型真菌资源在生态旅游中的价值探讨》等。
由山西大学哲学学科主办的全英文国际期刊Journal of Human Cognition 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为了更好地提升办刊水平,Journal of Human Cognition 期刊建设研讨会于11月7日在学校会议中心举行。副校长梁吉业,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云泽,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新田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部主任赵培杰、《...
刘晓力在《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撰文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以生命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四大汇聚”为特征的科学技术新形态,正在塑造着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也越来越多地渗透进人类的道德体系的建构和全球秩序的综合治理中。由新科学技术变革所催生的新观念不仅引导着人们对自我、他者和世界关系的新理解,也不断突破人们对自然的本性、生命的意义、人类命运乃至宇宙未来的传...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兰州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收计划约1200人(含各类招生考试方式、各类专项计划),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各专业的具体招生人数由招生学院公布。 2021年,我校所有招生学院均通过“申请考核制”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含各类专项计划...
田辉玉, 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硕士。曾任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社科系教师、系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处长,学校办公室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挂职),湖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2020年10月任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
余天放,男,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德哲学、知识论、心灵哲学等。已在《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州学刊》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
人工智能与认识论有着独特而内在的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可以进行哲学上的互释:一方面是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论阐释,包括揭示人工智能的认识论根基,尤其是不同人工智能纲领或范式(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哲学认知观,以及它们进行智能(认知)模拟时与人的认知之间所形成的同理、同构、同行、同情的不同关系;另一方面是对认识论进行基于人工智能视角的阐释,包括依托人工智能范式所进行的认知分型(推算认知、学习认知、行...
从根本上讲,技术预测在于创造出新的技术人工物。技术预测是为了实现某种技术目的,根据已有技术知识,对如何实施和控制事件过程进行的预先计算或断定。对技术知识的掌握是进行技术预测的基础,依据不同类型的理论工具知识,技术预测表现为不同的模式。技术预测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推理过程,其准确性具有或然性。
人工智能设计是为了满足设计主体的目的而制造人工物的过程,设计是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设计体现设计者的意愿,设计关注设计的目的、行为以及人工物的功能。与其他技术人工物不同,智能机器具有自身推理能力与自动决策功能,为了更好地设计人工智能客体,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功能,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追踪溯源,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前提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保证人工智能设计在设计之初把人类规范与道德嵌入到智能机器中,才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